
位置: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
坐标:E106.81,N30.30
性质
华蓥山起义纪念馆属于建筑与设施类人文景观综合体亚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活动场所基本类型。馆内陈列的枪械和生活用品、文学艺术作品、题词留言和革命诗抄等,真实记录了当年华蓥山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军警和地方武装顽强抗争的壮烈诗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外观形态与结构
该馆于2004年底动工修建,历时近两年建成。纪念馆有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为革命先烈的题词,该馆共分序厅、华蓥山武装斗争史、广安代市、观阁和岳池伏龙武装起义等5次主要战况及战斗遗迹略图,英雄人物介绍、《新华日报》造纸厂遗址、永远的怀念、永远的华蓥山等文学艺术作品,收录了曾经在华蓥山游击队战斗过的英烈们的题词留言和革命诗抄,真实的纪录了当年华蓥山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军警和地方武装顽强抗争的壮烈诗篇。馆内陈列还有华蓥山游击队使用过的枪械、生活用品、出版发行过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斗争历程相关书籍。
背景(人文、历史、环境)
1931年冬,地下党员廖玉壁在华蓥山地区组建起第一支“华蓥山游击队”,因此拉开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序幕,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苏云等共产党员在华蓥山丁家平开办了“中兴纸厂”,打破了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纸源封锁。1947年,中共上海局钱英同志批准了王璞提交的《农村工作纲要》,并决定组建“中共川东临委”统一领导党上下的川东南及重庆的工作,这也标志着党在川东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随后,中共川东地工委建立了10个共委,先后发展了近1000名党员,并组建了4000人的党和地下武装,他们积极筹集资金,为武装斗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4月《挺进报》事件发生后,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甚至波及到了上下川东及华蓥山一带,由于情况危急,王璞同志在岳池县罗渡镇武俊汝家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并提前于1948年8月,9月分别在广安,岳池等地发动武装起义。1948年8月10日至12日“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先后在广安代市、观阁两地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由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五支队与敌人展开激战。共缴获敌人步枪10支、冲锋枪3支、马枪1支、手枪11支、打死打伤敌人数10人。在这场战斗中,共产党员张德沛英勇牺牲,司令杨玉枢不幸被敌人残酷杀害,刘隆华等人后被共产党员张世敏掩护转移。战斗结束后,游击队经过整编继续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1949年7月。同年的8月22日,第七支队的300多名战士和上千名群众在岳池县伏龙乡中心小学召开了誓师大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我们的游击队员激战水口庙、血洒刘家院子、突袭十二洞桥,巧渡渠江重上华蓥山,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到1949年夏天,随后在合川金子、武胜石盘发动武装起义,可以说这次起义是整个华蓥山武装斗争中最为悲壮和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1948年9月14日至24日,第六支队在渠县龙潭发动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有力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破坏了国民党的兵源、粮源和税源,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反攻,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但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以及缺乏枪支弹药。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川渝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将斗争转为地下,坚持战斗在华蓥山上,直到迎来四川的解放。
规模与体量
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
关联事物
华蓥山游击队是指1947年至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南方局所领导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所组织一系列革命武装起义,因其起义和活动地点靠近或在川东平行岭谷最西侧-华蓥山,因此统称这些地下武装为——华蓥山游击队。
其他
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志士,创作了如〈烈火中永生〉等红色经典剧目,使先烈们的形象生动的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