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
坐标:E106.79,N30.40
性质
1947年至1949年,华蓥山区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巨澜,留下了今天的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华蓥山游击队遗址规模宏大,几乎覆盖整个华蓥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是华蓥山武装起义留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活标本。它见证了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多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华蓥山壮歌,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外观形态与结构
华蓥山区紧邻重庆市,解放前是国民党兵源、粮源要地。为牵制敌人,迎接解放军入川,现存有华蓥山石林游击队战区遗址、皛然山革命遗址区、阳和革命烈士陵园、宝鼎游击队武装起义遗址、仙鹤洞游击队战斗遗址、禄市川东地下党活动遗址、天池革命遗址。其中,华蓥山石林游击队战区内“界牌巧夺军车战”遗址、华蓥山游击队藏枪存粮洞、游击队整训处、练兵场、指挥部等遗址尚存;皛然山革命遗址区内《新华日报》造纸厂的泡料塘、碾料槽、煮料灶、煮麻灶、泡麻池及部分厂房房基等遗迹尚存;阳和革命烈士陵园内阳和碗厂、阳和老街、“阳和之战”革命烈士暨殉难民主人士纪念碑及丁家坪新华造纸厂等革命遗迹尚存。巍然挺拔的华蓥山,像一座高耸的纪念碑,镌刻着游击队英烈的卓越功勋。
环境背景
华蓥山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脉西侧,南北纵跨四川、重庆两省市15个县(市、区),延绵300余公里。华蓥山巍峨、浩瀚、古老、神奇,被一代文学巨匠郭沫若誉为“天下第一雄山”。华蓥山多瀑布、峡谷、溶洞、溶沟等,集雄、奇、险、雅、幽于一身,融名山、名寺、名湖、名史于一炉,聚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
历史背景
1933年2月,华蓥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岳池河东支部。其间,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国民党严密统治下的华蓥山地区建立起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华蓥山游击队,于1948年8月起分别在广安代市、观阁、武胜、岳池伏龙等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华蓥山武装联合大起义”。此后,华蓥山游击队一直活动在华蓥禄市、高兴、阳和及广安、武胜、岳池、邻水等地,同敌人开展了殊死的搏斗,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华蓥山武装起义前后,周围10多个县,在敌人围剿和清乡中牺牲的游击队员和农民群众共400余人,被押往重庆渣滓洞监狱,临近解放被杀害的近70人。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多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光辉的华蓥山壮歌,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英勇的华蓥山游击队在华蓥山留下的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战斗遗址、遗迹。
规模与体量
华蓥山游击队遗址规模庞大,现存有《新华日报》造纸厂——中兴纸厂遗址、地下党组织活动地遗址——阳和小学、革命烈士暨殉难民主人士纪念碑、华蓥山游击队第七支队集训地阳和碗厂、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华蓥山游击队战斗遗址——阳和乡公所、华蓥山游击队第七支队指挥部遗址——石林景区天坑、华蓥山游击队弹药库存粮洞遗址——石林景区天坑、华蓥山游击队防御掩体遗址——石林景区天坑、华蓥山游击队会师地遗址——高登山寺、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双枪老太婆塑像、华蓥山游击队纪念墙、华蓥山游击队警戒哨遗址——石林景区天坑、华蓥山游击队瞭望台遗址——石林景区、华蓥山游击队群雕、华蓥山游击队战斗遗址——天池谌家碉楼、华蓥山游击队战斗遗址——天池打锣湾、华蓥山游击队战斗遗址——永兴程家坪、华蓥山游击队战斗遗址——永兴手爬岩、禄市特支活动地遗址——禄市小学。其他:《红岩》作者杨益言说:“华蓥山游击队精神应该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蓥山区几十年风风火火的革命斗争与川东各地的革命斗争共同铸就了红岩精神”。2006年,以华蓥山的女游击队员为原型拍摄的《双枪老太婆》电视剧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