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name }}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日期:2021-06-29 来源:华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字体:  中  小 分享:



性质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是一项盛行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华蓥山为核心的民间游艺竞技项目,经过多年的传承与演变,现已成为华蓥山地区特有的民俗文体活动,打造成了四川独特的民间体育文化品牌,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逐步形成了“选幺妹”“抬幺妹”“背幺妹”“抢幺妹”等一系列“幺妹文化”。目前,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已成为川渝红色旅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全民登山健身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类型与特征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自唐宋以来,历时已久。华蓥山坡陡林密,除少量水上交通外,用滑竿作为出行代步工具,使用者多,从业者众,滑竿行会帮派应运而生。达官贵人为选拔得力抬夫,结合当时大家闺秀时兴乘滑竿上山烧香拜佛的习俗,便出资举行滑竿抬幺妹竞技比赛。其活动也逐渐有了竞技、表演、展示、欣赏等成分,形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历经岁月洗礼,形成了独居地方特色的民俗竞技活动形态。主要包括滑竿的制作技艺、抬滑竿民俗和滑竿抬幺妹竞技比赛以及因抬幺妹产生的路况号子、华蓥山歌等民间音乐。滑竿由两根长约3米、粗约5公分斑竹,配以一把凉椅及长约1米的两横杆捆扎而成。幺妹是农耕文化背景下对农家小妹的俗称。滑竿抬幺妹活动则是抬夫一前一后,幺妹坐于椅中,撑伞遮荫,轻颠漫颤,悠然自得。通过上坐、起抬、颠试、路况号子提醒、风趣逗乐以及下坐等环节,形成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创造力。

表现形式

清代中后期、民国初期滑竿抬幺妹比赛注重实用性,以抬脚到达终点华蓥山宝鼎光明寺先后确定名次,给予褒奖;民国中后期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注重游艺趣味性,增加了颠颤、摆晃滑竿等技艺,还有吼唱路况号子、轿夫和幺妹山歌对唱等内容,逗乐围观群众。幺妹坐于滑竿,撑伞遮阴,随颠附晃,悠扬自然。抬脚颠晃滑竿拿捏有度,和幺妹逗乐雅趣诙谐,路况号子明快通俗,山歌对唱曲调定式,内容即兴而作,生动展现了华蓥山区独特的民俗娱乐。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华蓥山作为旅游区的开发和发展,滑竿抬幺妹竞技主要由华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及华蓥山旅游区组织,主要以一年一度的“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比赛”的方式传承发展。

背景

华蓥山一般海拔都在1500以上,自古是川到渝的交通要道,山高林密路陡,行走困难,滑竿成为华蓥山区最主要的人员往来交通方式。因自清代中期起每年三次的华蓥山宝鼎香会香火旺盛,且上香群众以女性居多,为物色和遴选更多更好的轿夫,由当地帮会、行会征集轿夫(俗称“抬脚”)与幺妹,与每年三月组织一年一次的“滑竿抬幺妹比赛”。

价值及影响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这一民俗活动,表现了华蓥山区民众独特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生活追求,滑竿的传统制作技艺在华蓥山区保存较好,坐滑竿是当地传统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滑竿抬幺妹和清中期以来盛行的华蓥山宝鼎庙会民俗紧密相连,对于研究川东历史、川东民俗、佛教文化等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2008年,“华蓥山幺妹节”被评为首届“中国·四川十大名节”。2009年6月,“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四川省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进行展演,获得一致好评。

【我要纠错】
相关文件: {{ item.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