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name }}
安丙遗迹
日期:2021-07-08 来源:华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字体:  中  小 分享:





性质

安丙,南宋名臣。安丙遗迹为安丙生前遗留下的建筑群。其中华蓥市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安丙遗迹主要包括安丙家族墓地、褒先寺、廨院寺、昭勋寺等。安丙遗迹是安丙留在这块土地的一个活标本,是关于安丙历史的见证者,是研究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外观形态与结构

安丙遗迹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主要包括安丙家族墓地、褒先寺、廨院寺、昭勋寺。背景:安丙(1148年-1221年12月4日),字子文,号晶然山叟。广安军甘溪场(今四川华蓥市永兴镇)人。南宋名臣。淳熙五年(1178年),安丙登进士第,历知大安军,有惠政。"武兴之变"时,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诛杀叛乱的吴曦,旋害杨巨源等以专功。获授四川宣抚使,累迁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等职。因专权而受朝廷猜疑,改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等职。其后再遭弹劾,安丙遂辞官闲居。嘉定十二年(1219年),红巾贼张福等发动叛乱,四川大震,安丙再任保宁节度使兼四川宣抚使,擒斩张福。嘉定十三年(1220年),联合西夏发动"秦巩之役",终师老无功。嘉定十四年(1221年),安丙去世,年七十四。获赠少师、鲁国公。端平二年(1235年),追谥"忠定"。有《皛然集》、《靖蜀编》,均佚。《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规模与体量

安丙家族墓地位于四川省华蓥市双河街道昭勋村,是安丙及其家族墓地,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00亩。安丙家族墓地保存十分完好,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处宋代家族墓地。墓内发现的大量精美石刻和珍贵文物,堪称十三世纪文物的精粹,对研究南宋时期的建筑、美术、音乐、历史,是认识南宋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1年06月25日,安丙家族墓地作为南宋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褒先寺位于永兴镇永兴社区,褒先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是一座四重殿宇加厢房、配殿的庞大古建筑群,系川东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代禅林。褒先寺是南宋四川宣抚使、同知枢密院事安丙的故宅,始建于南宋,初为安丙私宅,嘉定初年,因安丙诛叛贼吴曦之功而赐建为生祠,明代即毁于兵灾,清康熙初释宗尧禅师由贵州来川,经过此地,见其规模宏敞,在此复建。为纪念先人安丙故名褒先禅院,即褒先寺。褒先寺2002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廨院寺作为安丙又一住宅,早在清代《广安州新志》就有记载:“廨院寺,碑刻宋安丙赐第。”又载:“廨院寺碑,在大殿左,露立天井中,碑高一丈二尺,厚一尺,寺僧传为宋勅赐安公宅记,今没,无一字。”所谓赐第,即皇上赐赠的宅第。廨院寺,始建于南宋,清康熙三十七(公元1697年)年至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6年)间重建。廨院寺坐西南而向东北,“前有玉带水,三面环绕”,为本地胜景。所谓“前有玉带水”,实则为一条叫作“蛮溪河”的小河流,横亘于前,由右后方经前门再流向左后方,形成了“三面环绕”之势。安丙在七十余岁高龄时,平定“红巾军”叛乱之后,宋宁宗为了褒奖其功绩赐予他一个宅院,形同官舍,故名“廨院”。廨院寺原是一座四重殿宇配加左右厢房的穿斗式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廨院寺建筑始于1219年。1681年重建廨院禅堂,清乾隆三十七年进行了重建维护,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由前殿、正殿、后殿及南北厢房组成。2002年11月,华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昭勋寺是宋理宗赵昀于宝庆元年(1225年九月为表彰安丙生前镇治巴蜀之功特在墓群左侧赐建佛寺,宋理宗亲自题额“昭勋儒荣禅寺”六字。“文革”中该寺被毁,仅存宋、清代的建筑石基础。昭勋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2018年已全面进行复建。

【我要纠错】
相关文件: {{ item.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