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大光”呢?
估计00后能回答上来的微乎其微
90后知道的也不会太多
1965年至1972年 国家“三线”建设时期
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338厂)
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348厂)
国营华光仪器厂(国营 308厂)
国营金光仪器厂(国营268厂)
国营兴光仪器厂(国营598厂)
国营江华机器厂(国营354厂)
国营燎原机械厂(国营9821厂)
国营长城机械厂(国营9846厂)
这八家军工厂先后建成并沿华蓥山脉
分布在禄市至溪口一带
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八大光”
同一时期
国营永光仪器厂(国营398 厂)
布局在原广安县梭罗公社
西南玻璃厂(国营157厂)
坐落在武胜县龙女镇
也就是说 鼎盛时期 共有10家军工企业
近20万人驻扎在咱们广安境内
那么 “三线”建设又是什么意思呢?
60年代初
国家根据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
将其分为一 二 三线
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
二线是介于一 三线地区的省市区
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
甘肃省乌鞘岭以东
以及山西省雁门关以南
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具体包括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
山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
和豫西 鄂西 湘西 冀西 桂西北 粤北等地区
鉴于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中央从备战的战略考虑
启动“三线”建设
国家先后将部分“三线”企业搬迁到
便于隐蔽和防御的华蓥山区
主要生产军用光学瞄准仪器
等常规兵器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及国家政策的调整
兴光仪器厂于1991年整体搬迁到成都市境内
其余9家军工企业
也于1997—2002年
先后外迁到了南充 成都和重庆境内
“三线”建设就此成为历史
2006年
广安启动“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2011年
全国首个“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
在广安建成
2021年
“三线记忆”主题文化公园
在华蓥建成
“三线”建设的历史
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三线”人的品质
是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三线”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已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