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竿,是一种旧式的交通工具,其构造是在两根长竹竿间架上类似躺椅的座位,讲究的形似轿子并设有顶蓬,由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走。旧时的华蓥山地区,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滑竿因其简单、经济、适用、便捷而成为人们出行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
由于华蓥山自古为佛教圣地,远近来朝信众众多,每逢华蓥山庙会和法师布坛讲经等盛大佛事活动期间,上山烧香拜佛、许愿还原的人流如织,以滑竿代步更是不计其数。在上山朝供途中,各乘滑竿间经常为抢得“头柱香”而你争我夺、互相竞争,引起上山香客驻足观看,吆喝助兴,场面热闹非凡。有时,为缓解旅途疲劳,增添娱乐气氛,香客或轿夫亦会商定规则,设置“彩头”(以金钱或物质作为奖励的一种形式),邀集志愿者比赛上山速度。经不断演变,形成了以滑竿为工具,由轿夫与幺妹(四川人方言,系对年轻漂亮姑娘的称呼)配合,以展示轿夫的力量、耐力、速度和幺妹风姿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态并流传至今。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经华蓥市文体部门挖掘整理,结合现代竞技活动的有关要求,将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加工提炼成融竞技性、观赏性和展演性于一体的群众文体活动项目,命名为“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列入了“华蓥市农民体育大会”等群众文体活动保留项目。经整理发掘后的滑竿抬幺妹,由滑竿(由两根长约3米、粗约0.05米斑竹竿,两根长约0.07米的楠竹扁担及一把川东家用躺椅捆扎而成),轿夫(抬滑竿者)2人,幺妹(乘滑竿的姑娘)1人构成基本单元。 展示形式分两种:其一是风采展示,可在舞台、广场、院坝等公共活动场地进行。展示时,由轿夫一前一后抬上坐于滑竿中幺妹,幺妹或手撑彩伞,或舞动纱巾,在轿夫与幺妹的密切配合下,通过上坐、起抬、颠试及路况号子(行进中轿夫互相告知、提醒路况的吆喝声)、风趣逗乐、下坐等环节,形成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趣,完美地展示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景。第二种是滑竿抬幺妹比赛。以滑竿为单位进行速度比赛,并结合轿夫和幺妹的体重及服饰、精神面貌等条件进行综合评判。其规则详细严谨,可操作性强,便于民间组织。
在1999和2006年举办的两届 “华蓥山幺妹节”,“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向世人进行了公开展示。中央、四川、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全国摄影家“小平故里行”采风进行了专题拍摄,形成了广泛影响。2005年5月该项目在四川省农民体育健身展示大会上荣获了表演项目一等奖。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后世留存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