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梅花香,花儿开放女离娘,明天嫁到新家去,成家立业当自强;……”悠扬婉转、荡气回肠的歌声在农家大院飘扬,离别缠绵之情撩动着人们的心房。
据当地老农介绍,闺女出嫁前夕,即新姐儿(准“新娘”)出嫁前夜,平时要好的朋友聚集一堂,陪其唱歌,演唱坐堂歌,以抒发感情,歌颂生活,俗称“坐歌堂”。歌堂往往设置在新姐儿家的堂屋内,里面搁一张或两张四方木桌,桌上摆满瓜果茶水。“坐歌堂”是川东华蓥山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美动情的民俗传统文化,相传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这一些民俗文化在清代中期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嫁女歌。
隋朝以来,在今四川东部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广安区一带,凡闺女出嫁前夕,女方家姐妹及邻里好友要唱嫁歌为闺女送行,这种婚嫁习俗往往在女方家堂屋里举行,故称“坐歌堂”。
华蓥山“坐歌堂”,原为流行于川东北的婚嫁礼仪形式。华蓥市古为巴国属地,秦为垫江、宕渠2县所辖,后领属几经变化,至民国时期改由广安、岳池、合川3县分辖。1978年经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批准成立华云工农示范区,辖广安县9个人民公社和岳池县7个人民公社及1个镇。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华云工农区。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华蓥市(县级),原工农区辖区不变,后增辖广安区瓦店乡。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其族源主要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后裔。市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四川名山华蓥山,山上峰峦叠嶂,沟壑相间,树竹茂密;西部为丘陵平坝,河道纵横。山上有佛教圣地宝鼎,旅游胜地天池、石林,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安丙家族墓。
华蓥市从2002年开始,该市文体局、文化馆多次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农村了解、调查“婚嫁歌”这一民俗的历史和现状。从在世的老人口中,尽力录下、记下有关“坐歌堂”的相关资料。把搜集的录音、笔录资料进行整理,现已搜集“坐歌堂”所唱各类嫁歌近200余首。市文化馆2007年又组织人员把“坐歌堂”这一民俗按原生态的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在本市及广安市演出,受到广大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6年,华蓥市政府拨专款10万元收集创作了“坐歌堂”,并且把它搬上了舞台。该市从2006年起,每年拨专款5万元用于发掘、抢救、保护“坐歌堂”这一传统民俗项目,使“坐歌堂”这一民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2007年3,“婚嫁歌”(坐歌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