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name }}
华蓥市:传统产业“发新芽” 新兴产业“生强枝”
日期:2024-04-10 来源:广安日报
【字体:  中  小 分享: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华蓥市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推动产业向“新”而行,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内唯一

ZJ系列急倾斜液压支架“华蓥造”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嘉华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华机械)生产车间探访,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综采液压支架的调试工作。一块巨大的科技大屏上,实时更新着能源监控、车间设备状态、订单进度报表等关键数据,令人目不暇接。

此外,部分智能设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程序自主运行,展现了强烈的科技感。

“回想起建厂初期的场景,再看看如今整洁有序的智能化车间,公司的发展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嘉华机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冯春满脸自豪地说,目前这批正在调试的设备是嘉华机械自主研发生产,其中多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待设备调试完毕后,就将交付到客户手中。

“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公司坚持不懈进行技术创新的生动体现。”冯春说。

作为一家传统机械加工企业,嘉华机械公司于1971年建厂,50多年来一直深耕于煤炭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公司依托省级技术中心的优势,不断突破技术难题,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综采成套装备研制、全程服务指导的领先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ZJ系列急倾斜液压支架的厂家。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12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冯春满怀信心地表示,下一步,嘉华机械将瞄准新赛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

据悉,“十四五”期间,嘉华机械将全面开启“融智汇能、高质发展”新篇章,着力构建“煤机装备+其他装备”的产品格局和“智能装备制造+综合技术及运维服务”的服务格局,公司力争在2025年实现工业年总产值10亿元目标。在推进规模效益的同时,该企业还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先进煤机装备设计、制造和综合服务企业。

目前,在华蓥,类似于嘉华机械这样的传统机械加工(规上)企业有20家,该市正积极引导企业从“制造”迈向“智造”,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西部最大

散热模组产业成为三大优势门类之一

“我们的固定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包括广达、英业达等重庆代工厂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年还成功拓展了一家新客户。”近日,四川力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泓电子)行政经理陈嘉政自豪地介绍道。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散热模组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达16%的份额,这是力泓电子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创新的追求。

自2019年投产以来,力泓电子便专注于热导管、散热模组等电脑手机散热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为国内外知名手机、笔记本电脑企业配套,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力泓电子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占得一席之地。走进力泓电子的展示大厅,30余件自主研发的产品整齐摆放,每一件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智慧与汗水。陈嘉政拿起一片超薄均热板,详细介绍说:“这是我们针对手机应用专门研制的超薄均热板,厚度仅为0.2至0.4毫米,导热系数大于5000瓦/米,这一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力泓电子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据了解,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到了总产值的5%,这一高比例投入使得力泓电子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该公司已获得4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为公司的产能提升和销售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力泓电子的崛起,不仅是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该市逐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从低端代工向核心配套、自主创新转变的生动典范。

近年来,华蓥市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大力实施“产业支撑”战略,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深度参与重庆产业协作,围绕散热模组等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力泓电子为龙头的散热模组产业,已成为华蓥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优势门类之一,更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

“华蓥造”散热模组融入全球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散热模组、笔电配套、汽车电子”新的三大优势门类,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已达31户,为华蓥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一项项技术的自主创新,到一个个产业的集聚发展,华蓥正加速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产学研合作、高层次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等措施,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建设等方面持续向“新”发力、向“质”而行,引导企业走上“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华蓥融媒 陈林)

【我要纠错】
相关文件: {{ item.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