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生态修复。全域推进废弃矿山、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团队实地踏勘指导,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立体结构、抚育营造原生部落植物等方式,促进荒地变绿地。今年来,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约3000亩,治理土地石漠化约1000亩。
二是产业提质。因地制宜规划废矿荒山产业,发展油樟、油茶、李子等经果林产业1万余亩,规划川东樟海康养项目,利用废弃矿区、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高二矿矿山公园、玛琉岩瀑布等旅游景区,推进矿区变景区。今年来,荒山矿区种植产业产值达5000万元。
三是惠民增收。依托万亩油樟产业基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4个,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林农”联结机制,建成油樟育苗、栽培、樟油提炼及观光旅游全产业链,推动业主与村集体、农户共同致富。今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收入、利益分红等方式,助农增收8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