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华蓥山经开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消防救援大队:
为做好2025年度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根据《广安市科学技术局 广安市财政局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所有申报项目均需符合以下申报要求和相关指南要求,所有附件材料均需在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传。
(一)项目申报单位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
2.项目牵头单位须为华蓥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管理规范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备科研开发、科技服务和决策咨询研究能力的企业及单位。其中:企业成立时间原则上应满1年。
3.项目合作单位应为境内外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具备科研开发、科技服务和决策咨询研究能力的企业及单位。
4.项目申报单位应对申报项目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项目或申报材料造假,新申报项目不予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纳入科研失信记录。
5.多家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应签订该项目合作协议(加盖法人单位公章),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6.牵头单位为企业的,须在注册信息中如实填报上年度企业基本财务信息。其中,纳入统计部门调查范围的企业,须按照《企业(单位)研发活动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提供2024年度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107—1表)和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107—2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自身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7.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的,自筹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相关指南另有要求的以指南要求为准),并需提供自筹能力支撑材料(以下材料之一:电子税务局下载的2025年第二季度企业财务季报、2025年7月末银行对账单或存款证明),财务数据涉密的单位除外。
8.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存在到期一年后未完成项目验收的单位,不能牵头新申报项目。
9.项目申报单位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并上传“信用中国”查询记录(https://www.creditchina.gov.cn/)。
(二)项目申报人要求
1.项目申报人包括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
2.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3.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国科发政〔2022〕214号),支持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
4.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牵头单位人员。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等。属于此类情况的科技人员可作为离岗创新创业、兼职创新创业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人员名单由高校、院所等统一向广安市科技局提供。
5.同一年度,同一项目申报人新申报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2025年度项目限1个,目前承担有尚未结题验收的广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四川省转移支付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处于限制申报期内的申报人,不得牵头和参与申报。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若退出,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项目。
6.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项目为后补助项目,以单位名义填报,只填写联系人,无项目负责人。
(三)组织单位要求
请华蓥山经开区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无人机类项目;市公安局负责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警务服务、毒情检测分析、毒品检测类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农业类项目;市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人民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医药健康类项目;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防灾减灾、安全类项目;市市场监管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食品安全类项目;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生态环保类项目;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组织相关单位申报火灾防范及处理类项目。
(四)其他要求
1.同一项目不得申报多项专项资金,也不得就同一事项或项目重复申报专项资金。依托同一核心内容或同一关键技术编制的不同项目视为同一项目。
2.已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3.项目执行期从2025年8月起,执行年限原则上一般为2年。
4.网上和线下均不受理涉密项目。各项目申报单位不得在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上传涉密资料。
5.除后补助项目外,其他所有项目均应设立并配备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的科研助理岗位。
6.研究项目如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等,应签订《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承诺书》并作为申报书附件材料扫描上传。
7.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申报人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相关规定。
8.成果转化类项目,转化的成果必须是2020年1月1日以后获得国家、省级、市级科技计划支持所形成的科技成果或2020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医疗器械注册证、新品种证书、行业准入许可等或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成果。
9.请各乡镇街道、华蓥山经开区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并按通知要求为无安全、环保、诚信问题且经营状况正常的单位出具推荐函。
10.申报单位必须接受我局项目推荐结果,愿意承担所申报项目不被推荐、不能立项的风险。
二、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广安市“建圈强链”产业重点项目及面上其他创新项目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创新环境建设计划项目采用后补助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见申报指南。
三、申报流程
2025年度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
(一)申报身份获取
申报单位管理员、项目负责人登录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gakjj.sckjfw.cn),进行身份注册和实名认证,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需完整、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具体流程:
1.申报单位注册—资料上报—推荐单位审核—广安市科技局复核。
2.项目负责人注册—资料上报—申报单位审核—广安市科技局复核。
(二)项目指南查看
项目负责人登录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在“项目申报向导”中查看。
(三)项目负责人填报
项目申报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创新环境建设项目直接以申报单位的账号登录申报)。项目负责人登录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的具体申报方向,按照提示,在线填报项目申报书和上传附件,盖章部分(网上上传部分推荐单位可不盖章,纸质申报书需推荐单位盖章)扫描后在线上传。
(四)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登录广安市科技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在推荐单位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在线审核和提交。
(五)申报书修改
在推荐单位规定的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推荐单位均可在线主动撤回申报书进行内容修改。修改后,项目申报书及其附件须在推荐单位规定的申报截止时间前完成项目申报单位审核和在线提交。
(六)特别说明
隶属于华蓥市的企事业单位注册时,推荐单位选择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广安市属企事业单位注册时,推荐单位选择市级主管部门。例: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推荐单位为广安市科学技术局。
四、申报时限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时间为:2025年8月13日—2025年8月20日12时。申报单位须在2025年8月13日12时00分前将申报材料按时网上提交,提交至待推荐单位推荐状态,逾期不予受理。
五、材料报送
项目申报书(含附件,带二维码和水印)打印一式三份,附上相关附件资料和申报单位所在乡镇街道(经开区范围内的单位由经开区负责)出具的推荐函,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5年8月20日18时前报送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109室(华蓥市汪杜路415号),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材料不退还,请申报人和申报单位自行留档。(注:推荐函不在线上传,单独提交纸质件原件1份)。
六、申报咨询
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唐丽丽 18728628176
农业农村领域企业:艾成怡 13658030269
附件:1.2025年面上其他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2.2025年创新环境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华蓥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2025年8月14日
附件1
2025年面上其他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方式
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实施周期
一般为2年。
三、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万元。
四、支持方向
(一)医药健康
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创造和集聚发展能力。支持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创新药物、院内制剂新品种,制药工艺,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创新研究开发;支持开展精准医学、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疾病早期发现、新型诊断、生物治疗、微创治疗、麻醉、护理等一批急需突破的先进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治疗重大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治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支持保健食品、健康产品、药食同源产品、中药提取物等产品研发、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和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提升研究等。
(二)生态环保
推进绿色发展、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设备研发及工程示范。支持土壤重金属、塑料、厕所、农田面源、噪声等污染防控及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秸秆综合利用、林木病虫害、垃圾分类、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回收处置等技术攻关,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三)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开展食品中农药化肥、重金属离子、致病菌等污染物快速检测与筛查,食品成分、添加剂、抗生素残留量等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创新、食品防伪溯源等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相关内容的研究与试点示范。
2.防灾减灾,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重大地震灾害的防治、预警、恢复重建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开展国防(军队)建设、警务服务、火灾防范及处理、道路交通管理、物流运输、毒情监测分析、毒品检测等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
4.公共卫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围绕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技术研究,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五、绩效目标
每个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发表研究性论文(非研究进展论文)、申请专利、成果登记等至少2项。申报单位为事业单位的,还需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成员职称晋升、学位人才培养或吸纳大学生就业)至少2人。聘用科研助理不少于1人。项目申报书中的“绩效目标”少于上述所列目标,形式审查将不予通过。
附件2
2025年创新环境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
类 型 |
依 据 |
|
科普基地认定 |
认定为省、市级科普基地的。 |
认定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