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广安经开区生态环保与乡村振兴局:
现将《2024年全市水产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日
2024年全市水产工作要点
全市水产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水产力量。全年力争完成水产品总产量8.03万吨以上(同比增长4.6%),力争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1.1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长江十年禁渔保持在全省良好行列。
一、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促进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巩固水产养殖基本盘。认真落实《广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加快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防止非法侵占养殖区和限养区,保障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持续争取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低碳行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等养殖模式和种养循环、“三池两坝”等尾水治理模式。贯彻落实《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全面提升池塘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和尾水处理能力,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1639亩。
(二)科学合理利用湖库大水面资源,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充分挖掘大水面资源,坚持“一水一策”,分期分批进行试点,发展“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典型模式,全市建成6个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4000亩以上(每个县、市、区各1个),力争培育1—2个大水面生态鱼品牌,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大水面生态渔业基地。
(三)深入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推进渔业转型升级。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程,打造“鱼米产业兴旺、乡民生活富足、生态环境宜居、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园式美丽“鱼米之乡”。巩固武胜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2万亩,规划广安区、岳池县、邻水县3个“鱼米之乡”稻渔综合种养6万亩。
(四)强化科技推广,振兴发展水产种业。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建设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骨干基地6家以上(每个县、市、区各1个)。推广长吻鮠“川江1号”、乌鳢“玉龙1号”、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新增养殖面积1000亩。建立种业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支持水产原良种场改善繁育基础设施,更新优质亲本,提升良繁能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名特优水产种业高地。
(五)发展设施渔业,激发产业新动能。开展设施渔业调研指导,支持陆基设施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圈养、“鱼稻(菜)共生”及“渔光一体”等设施渔业建设,新增设施渔业10000立方米以上。加强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饲喂、病害防控等技术应用,提升水产养殖信息化率,加快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六)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全产业链条价值。聚焦优势品种、重点地区和市场需求,加快水产品初加工与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民宿美食和科普教育等产业,推进渔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切实守牢生态优先红线
(七)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健全各级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运行机制,强化考核考评,确保要求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做好“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开展就业帮扶“暖心行动”,积极引导退捕渔民投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退捕渔民转产就业质量。持续深化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协作,落实各级交界水域联合执法协议,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始终保持对涉渔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八)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增加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放流数量。筹备办好6月6日全国“放鱼日”活动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继续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展渔业资源监测,科学评估禁捕效果。强化专项(特许)捕捞许可管理。开展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调研,对“三场一通道”保护措施有效性开展跟踪调研。加强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常态化监测和防治。
三、提高渔业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增强渔业抗风险能力
(九)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压实各方责任,抓好岁末年初、汛期、五一、中秋、国庆等关键时间节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加强渔业船舶管理,有序推进渔政船注册登记工作。强化渔业船员培训,切实提升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休闲渔业安全管理,指导督促休闲渔业行业安全监管,监督指导休闲渔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渔业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经营利用活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
(十)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落实“6+1”重点品种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持续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和地西泮药残专项整治,落实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开展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创建工作。
(十一)做好渔业统计和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严格落实渔业统计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开展渔业统计工作。持续开展基层渔业统计培训,发挥渔业统计数据网络管理系统作用,推进乡镇渔业统计数据直报,做好每月产量统计、季度产值分类核算及水产样本点重点监测工作,开展优势品种全产业链统计调查,建立渔业现代化统计监测体系。加强水产养殖重点品种监测,适时开展渔情研判,分析评估渔业经济形势,全方位把握渔业经济发展新形势。
(十二)加强渔业支撑保障。适时筹备召开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落实项目储备机制,建立完善渔业项目台账,健全项目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过程机制,科学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推动水产产业发展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积极发展渔业保险。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