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金融系统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点定位、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现行业运行平稳有序,金融工作“开门红”。
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功能,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融合,促进金融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紧盯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重大项目融资“绿色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探索实施专项信贷政策,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同业合作等方式,保障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促进重大产业信贷投放。围绕“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助力实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和供应链管理特征,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合理确定融资期限,持续创新金融服务,重点推动制惠贷、科技贷等特色工作,加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落实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用好直达实体经济、普惠小微、涉农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加快释放。深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开展“天府粮仓·金融灌溉”行动,做好对“三农”的精准金融服务,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各环节金融供给。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围绕夯实政策合力、落实考核激励、创新信贷产品等重点工作任务,督促银行机构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重点帮扶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探索开展以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为质押的环境权益融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持续落实LPR定价引导机制,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健全融资项目(企业)信息推送机制,用好民营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坚持开展“同城融圈·金融先行”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地区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并督促金融机构有效对接,深度寻找信贷投放点,科学调配信贷资源,实现信贷资金快速精准投放,全方位满足全市项目(企业)的融资需求。人行广安市分行牵头落实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用好直达实体经济、普惠小微、涉农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加快释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安监管分局牵头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切实优化信贷结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向上级机构汇报,最大限度争取信贷资源和政策,持续深入开展旺季营销活动,引导客户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增加企业贷款总量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全面释放存量客户信贷需求。
提升直接融资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债券优先战略,加强企业上市、债券融资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灵活运用公司债、可转债、永续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多元化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提高融资效率,壮大资本实力。对市本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挂牌上市步伐,并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新列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成功上市的企业按政策给予奖补。
全力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值班值守,完善应急机制,保障金融服务品质,确保全市流动性安全。强化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通过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运行风险预警监测,加大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查办力度,深入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诚信宣传等活动,确保全市金融运行稳定。
强化调度指导力度。将一季度金融工作任务纳入金融目标评价体系,并适度加大权重。由市金融工作局会同人行广安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安监管分局等单位,建立联合指导机制,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加强金融工作“开门红”调度指导,开展一季度信贷投放攻坚行动,逐行提出信贷增长计划建议目标,建立“旬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各银行机构增量和增幅,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优化信贷投向,确保2024年金融工作顺利实现“开门红”。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