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展演平台。选派《伟大的缺席》《埋名英雄柴云振》等作品赴浙江、重庆等地参加非遗交流活动,助推清音《米粉米香》登央视展演,扩大岳池非遗知名度。投入18亿元,打造中国曲艺百花园、县级曲艺团等演出阵地,建成米粉制作技艺工坊、婚俗文化体验园等非遗传承体验中心(点)。截至目前,建立县级曲艺团1个,非遗表演基地10个、青少年非遗传承基地7个。
(2)培养专业人才。以建立“中心+基地+传承人”的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为核心,打造非遗传习基地3处,成立非遗传承工坊和名家工作室10余个,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拜名师”的方式,开办非遗项目培训班、“曲艺流动大讲堂”,邀请一级导演、牡丹奖获得者等名家开展面对面授课。2023年,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次,培育近100名曲艺后备人才。
(3)创新非遗业态。依托电商销售渠道,举办非遗购物节、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吸引近200家店铺在线参加,激发非遗市场活力。以岳池曲剧、岳池灯戏等非遗文化为载体,推出非遗研学旅游线路2条,新建曲艺学校、曲艺传承中心5个,培育曲艺茶苑、曲艺听书、曲艺戏台等业态10个,开发非遗特色民宿、客栈20余家。2023年,接待研学学生11.2万人,接待游客395.4万人。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