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广安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合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1.2亿元,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1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65.4%和22.2%。三次产业结构为9.2:48.5:42.3。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96.1亿元,增长2.3%,占经济总量的56.1%,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增长0.2%。
年末户籍人口350325人,比上年末减少3176人,其中城镇居民119609人,占总人口34.1%,农村居民230716人,占总人口65.9%。按年龄阶段分:18岁以下65476人,18-35岁86108人,35-60岁131959人,60岁以上66782人。
全年出生人口3635人,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人口4371人,人口死亡率12.47‰;人口自然增长率-2.1‰。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4.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547公顷,增加119公顷,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4913公顷,增加87公顷;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634公顷,增加32公顷。粮食总产量103248吨,下降0.9%,其中,大春粮食产量93104吨,下降1.2%;小春粮食产量10144吨,增产2.2%。蔬菜播种面积5278公顷,增加114公顷;产量145271吨、增产4.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74公顷,增加266公顷;产量2722吨、增产42.7%。
全年出栏生猪144380头,下降6.83%;出栏牛1763头,增长18.01%;出栏羊24862只,增长9.09%;出栏家禽2165188只,增长11.58%。全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13956吨,增长2.07%,禽蛋产量4261吨,增长20.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7.3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1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69.9亿元,增长4.2%,其中:煤炭行业实现产值6.8亿元,增长6.7%;建材行业实现产值58.1亿元,下降1.5%;机械加工行业实现产值71.1亿元,下降1.5%;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200.8亿元,增长1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4.0亿元,增长4.2%,其中营业成本316.6亿元,增长5.5%;营业利润22.2亿元,下降9.4%,营业收入利润率6.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8%。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6个,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9.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0.8万平方米,下降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5.4万平方米,下降2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亿元,增长7.3%。其中,项目投资157.0亿元,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0亿元,增长16.6%;第二产业投资45.6元,下降4.7%;第三产业投资118.8亿元,增长11.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5亿元,增长27.9%。商品房施工面积87万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下降42.9%。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亿元,下降2.8%。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下降2.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下降2.6%。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4.6亿元,下降3.1%;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33.5亿元,下降2.3%;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0.4亿元,下降2.8%;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6.6亿元,下降4.7%。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6亿元,其中:出口额0.7亿元,进口额0.46亿元。
六、交通、通信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33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77公里,高速公路5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5公里,火车站2个。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3亿元。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58亿元,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完成0.5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0.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9.9万户。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4.3亿元,下降11.6%;非税收收入4.2亿元,增长24.0%。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0.60亿元,增长6.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6.2亿元,比年初增加26.24亿元,增长13.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9.23亿元,比年初增加20.14亿元,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103.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增长2.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1.87亿元,比年初增加5.54亿元,增长15.2%。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82元,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实现25026元、4806元、2171元、6179元,分别增长6.4%、2.4%、11.1%、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8元,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实现9251元、7396元、599元、1762元,分别增长8.2%、7.8%、18.0%、8.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76元,增长1.1%,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同比增长0.8%、7.4%、1.2%、-2.7%、-4.4%、2.6%、3.7%、0.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88元,增长7.9%,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分别同比增长7.2%、7.9%、8.4%、9.1%、3.7%、7.7%、14.2%、5.2%。
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8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0.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53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8.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7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4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
年末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2所,床位970张,民办养老机构7所,床位950张,日间照料中心47个,社会福利救助中心1个,救助管理站1个。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25人,保障标准590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459人,保障标准500元/人.月。全年特困人员集中供养512人,分散供养1448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403人次。
九、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小学19所,专任教师1232人,在校学生20814人;普通中学17所,专任老师1289人,在校学生15659人;中等职业教学学校1所,专任老师158人,在校学生2708人。1864人参加高考,其中普通高考本科上线899人(含一本283人)、职教本科上线133人(四川省第三)、艺体本科上线127人,上线率62.18%。省定学前教育“80•50”民生目标全面达成,公办学位占比达67%,认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3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07%。
年内成功培育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1家、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广安市特色文旅小镇1家、广安市乡村文旅示范村2家。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查明全市文化资源点共计1349个,其中国家级(一级)资源289个、省级(二级)资源38个;查明全市旅游资源101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2个、四级旅游资源44个。建成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体验基地,《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成功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广安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开展文化惠民“送文化(戏曲)下乡”活动35场。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4个,床位数1614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4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562人,注册护士624人。
年内成功举办华蓥市线上红色马拉松及全民羽毛球、全民足球比赛等6大导向性全民健身活动(比赛);新成立华蓥市跑步爱好者协会,目前华蓥市各类体育协会达到1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758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3%。创建“四川省第一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学校”1所,输送2名优秀运动员到省专业队,组队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获5金1银1铜好成绩。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华蓥统计年鉴-2021》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因四舍五入原因可能导致各分项之和与总项不符合的情况。
4、公报中对外贸易、文化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卫生、户籍人口等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交通局、邮政华蓥分公司、电信华蓥分公司、移动华蓥分公司、联通华蓥分公司、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市卫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其余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相关文章